坚守为民服务一线,践行党员初心使命
付超,男,苗族,1990年12月出生,2021年以来,先后在市公积金中心直属管理部、六枝管理部负责工作,作为首席代表和一名党员,把提高公积金满意度作为自己服务工作的目标,聚焦办事群众“关键小事”,适时调整服务模式、优化服务流程、创新服务举措,所负责的管理部形象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,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。作为首席代表,又是一名党员,他时刻牢记党员身份,不忘党员责任,将党员责任践行在办理业务全过程,从主动询问的礼貌用语,到为办事群众倒一杯水,再到“您的业务已办结,资金已到账”等温馨服务,让群众感受到高效服务中的责任担当。讲党性,敢担当,面对群众诉求、矛盾纠纷,不推诿、不敷衍、不甩锅,主动靠前服务,回应化解群众诉求纠纷,通过自身一言一行、主动补位服务等,在窗口营造互学互鉴、互帮互助、“主动送服务”氛围,构建起了“党员示范+窗口实践+群众满意”服务新格局。他常以身作则,示范带头,主动带头上门服务,陪同窗口人员开展延时服务、提前服务,要求窗口做到的,率先做到,第一个到岗、最后一个离岗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切实将“一名党员带动一个窗口,一个示范岗激活整个服务链”在窗口一线实践好。2021年以来,个人多次被评为“五心”党员先锋岗、“优秀首席代表”“优秀工作人员”,2023年个人获得“凉都榜样·身边好人”称号。窗口服务的方寸之间,丈量着为民情怀的厚度。为努力让每一位办事群众都能感受到公积金服务的温度与深度,他秉持“用心服务,让公积金更有温度”的理念,让三尺窗口成为传递温暖的“连心桥”。他常说窗口是连接群众的“桥梁”,是展示行业形象“镜子”,是提升公积金满意度有效途径,要在服务方式、服务方法上下功夫,要有“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”能力,还要有“伸手不打笑脸人”人情常识,将主动咨询、一张笑脸、一杯热水作为日常服务标配,用规范言行、标准礼仪服务、专业政策解释服务好每一名办事群众,切实提升办事群众的体验感,才能获得群众对公积金服务认可。他践行着简单的事情用心做,用心的事情坚持做,主动服务、尽心服务是他一种服务习惯,还未等办事群众开口,他已主动询问办事群众需办理什么业务,结合群众情况做好关联政策宣传和线上渠道办理业务介绍,提升服务广度、深度,用行动诠释了耐心、诚心、尽心服务理念。如,缴存职工办理租房提取,他会主动介绍通过手机线上办理更快捷,延伸介绍购房贷款可以“又提又贷”、还可以用公积金偿还每月还款额,等等。善于从细微处着手,重塑服务理念,教育窗口人员要有“如我在办”换位思考,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,解群众之所忧,切实拉近与群众距离和感情。善于发现问题,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,主动开展“服务找茬”提升服务行动,通过“好差评”服务系统、12329来电咨询以及办事群众反映的问题,了解公积金在业务流程、政策宣传、综合服务等方面存在堵点、痛点、难点问题,利用晨会时间与大家讨论研究,进一步优化措施,改进服务方式,不断提升服务质效。如,了解到群众不满意多反映在待办区无人审核资料,到办理时又不符合办理要件等情况后,就及时采取服务前置,主动到待办区了解办事群众需求、检查资料要件,辅导办事群众线上办,既节约办事群众时间,又减轻了窗口压力,逐步实现高效能服务。2021年以来,窗口多次获得“红旗窗口”称号,直属管理部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授予“2023年度表现突出集体”。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他总是以“小切口”解决好民生“大问题”,在窗口建立群众诉求台账,牵头处理诉求问题,确保“件件有回音、事事有落实”,让办事群众可感可及。如,曹先生来电表示,父亲病重,治疗费用高,急需提取公积金支付医疗费用,了解情况后,第一时间到医保窗口了解职工父亲医疗费用情况,协调医保窗口出具费用证明,及时预约曹先生办理大病提取,资金秒到账。还有一位姜女士反映,卖房资金是用来治病的,希望能尽快下款,他了解情况后,及时协调委托银行加快贷款审批速度,快速发放贷款,等等。此外,他认真践行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像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要帮助的,总是热心地协调帮助,结合需求,带头开展上门服务、预约服务、帮办代办等服务,增强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。围绕群众对公积金缴存、提取、贷款的操心事、烦心事,他积极作为,主动沟通对接,把每一件小事做好,把每一件实事做实,让群众看到变化、得到实惠。如,一所学校因内部分歧,学校不配合处理教职工公积金封存业务,了解情况后,他及时到学校了解情况,摸清底数,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,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。2021年以来,办事群众和企业送来锦旗5面。